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原住民族與社會工作
Indigenous Peoples and Social Work 
開課學期
108-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李美儀 
課號
SW2028 
課程識別碼
310 259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社203 
備註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5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81SW2028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為了建構符合台灣社會民情的社會工作專業與方法,社會工作「本土化」的主張已成為台灣社會工作發展的重要目標。「原住民族社會工作」亦在台灣社會工作本土化浪潮的推近下逐漸獲得重視,然而,本土化社會工作等相關概念的建構與論述仍多以主流的非原住民族社會脈絡為基礎,以漢人為中心的社會工作方法,缺乏對原住民族世界觀的認識,除了難以針對原住民族案主提供有效的服務與協助,甚至可能在服務過程中對其造成傷害。因此,如何去解構以漢人為中心的社會工作論述與方法,並提供符合原住民族需求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成為助人工作者在服務原住民族部落與個人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有鑒於此,本課程聚焦於介紹原住民族社會工作方法與原則,課程將分成四部份:(一)、認識原住民族世界觀與當代處境的社會歷史脈絡;(二)、探討當代原住民族個人、家庭與集體所面對的多元社會問題與挑戰;(三)、介紹原住民族社會福利政策之演進及反思現行原住民族社會工作方法;(四)、瞭解原住民族文化優勢。 

課程目標
加拿大第一民族學者Dr. Vern Morrissette提出原住民族社會工作需以原住民族獨特的世界觀為發展的基礎。美國原住民族學者Dr. Maria Brave Heart也強調原住民族社會工作之助人工作者除了需認識原住民族世界觀,亦須認識歷史殖民壓迫對於原住民族社會的衝擊以及跨世代的影響。另一位美國原住民族學者Dr. Karina Walters進一步指出,若要有效協助原住民族解決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助人工作者需運用在地模式,將原住民族文化﹝譬如:傳統文化實踐、祭典及儀式、集體的社會支持網絡等…﹞納入處遇方式。因此,本課程之規畫涵蓋上述要點,期待同學修習這門課後,對於原住民族當代社會問題能從歷史與社會演變的脈絡有更全面的認識與理解,並透過認識原住民族世界觀及文化優勢,提升原住民族助人工作之文化敏感度,並重新思考符合原住民族部落與個人需求的社會工作方法。 
課程要求
課堂參與 (10%):同學需在上課前完成指定閱讀,並將其應用於課堂的分組討論中。此外,每堂課結束前需填寫並繳交學習回饋單,回饋單包含三大問題:(ㄧ)、今天課堂中你學到什麼?(二)、今天課堂中的哪個部份仍不夠清楚,希望有更多的釐清?(三)、針對今天的授課內容請提出至少一個問題?

小作業 (10%):請於第四週(10/02)準備一份最能表達你個人目前對於原住民族印象或觀感的圖像,並將該圖像帶到課堂上(圖像至少A4大小),並另附上一段說明文字,建議可用壁報論文形式呈現。說明內容可參考下列提問:1.這份圖像傳達甚麼訊息? 2. 選擇這份圖像來表達你個人對於原住民族的印象或觀感之原因與背景?

期末作業(團體作業,共計80%):期末作業共分為以下四部份,並採團體分組進行,每組人數不超過5人。作業請務必妥善引用文獻,並採用APA格式。
1. 期末作業ㄧ(10%):從原住民族的社會議題中挑選其一,針對該議題進行介紹,並說明選擇該議題之背景與動機。截止日期:2019/10/23 下午5點,於CEIBA線上繳交。
2. 期末作業二 (15%):針對「期末作業ㄧ」選擇之議題,深入探討問題之成因,請至少引用5篇期刊論文。截止日期:2019/11/20 下午5點,於CEIBA線上繳交。
3. 期末作業三(25%):針對「期末作業二」選擇之議題與已彙整之問題成因,針對現行的處遇方式提出批判與反思,並提出具備文化敏感度的處遇方式或建議。截止日期:2020/01/08下午5點,於CEIBA線上繳交。
4. 期末作業四 (30%) :針對期末作業之議題以具備創意與文化敏感度的方式製作5-10分鐘短片,幫助社會大眾認識該議題。截止日期:於第十六週(2019/12/25)將影片成果於課堂上分享,影片請於上課前上傳至CEIBA,每組分享時間不超過15分鐘。

備註:作業不接受遲交,但如果遇特殊情況,無法如期繳交作業,請於作業截止日期前和授課教師聯繫,並討論替代方案。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請參考每週指定閱讀。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原住民族與社會工作課程介紹

說明:本週將簡介原住民族與社會工作課程。

指定閱讀:
1. Kui(許俊才)、Aki(黃雯絹)(2013)。〈原住民(族)與社會工作的相遇─ 是美麗還是哀愁?〉。《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3(2),89-114。
2.李明政。(2016)。原住民族生活發展與轉型正義。《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6(1),97-121。
3.王增勇(2011)。原住民社會工作。載於呂寶靜(主編),社會工作與臺灣社會(第二版)(頁229-258)。臺北市:巨流。

延伸閱讀:
1. 夷將•拔路兒(1985)原住民:為什麼我們選擇這個名稱,原住民,1985年2月15日。
2. 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中文版。
3. 臺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政府體制文獻史料彙編。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編輯。資料參考連結:http://www.apc.gov.tw/portal/docDetail.html?CID=217054CAE51A3B1A族並進而討論何謂原住民,且探討「原住民族」 vs. 「原住民」之差異。 •  
第2週
  原住民族宇宙觀、知識體系與文化

• 說明:本週課程探討原住民族宇宙觀與知識體系,藉此認識原住民族的獨特性,進而培養同學多元文化觀點。
• 專題演講:從神話傳說的角度-切入太魯閣族的宇宙觀
• 演講者:Tunux Wasi 督砮·媧飁 (太魯閣族文化工作者)

• 指定閱讀:
1. 陳張培倫。2009。 〈關於原住民族知識研究的一些反思〉,《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5:25-53。
2. Hart, M. A. (2010). Indigenous Worldviews, Knowledge, and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digenous Research Paradigm. Journal of Indigenous Voices in Social Work, 1(1). (*)
• 延伸閱讀:
1. 朱和之 (2016)。 樂土。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2. 林文月譯(1984)。破天而降的文明人。台北:九歌。 
第3週
  原住民族歷史創傷與健康

•說明:本週課程從歷史創傷的架構來探討帝國主義及殖民主義對原住民族的生活與健康之衝擊及跨世代的影響,並進而討論當前健康問題及健康危險行為之成因。

•指定閱讀:
1.Evans-Campbell, T. (2008). Historical trauma in American Indian/Native Alaska communities: A multilevel framework for exploring impacts on individuals,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23, 316–338.
2.Teyra, C. (2016). 實踐狩獵文化—太魯閣族歷史創傷療癒。法律扶助基金會會訊51:15-19. 資料連結: http://www.laf.org.tw/index.php?action=media_detail&p=1&id=300
3.Brave Heart, M. Y. H. (2000). Wakiksuyapi: Carrying the historical trauma of the Lakota. Tulane Studies in Social Welfare, 21-22, 245–266.
4.夏曉鵑. (2010). 失神的酒以酒為鑑初探原住民社會資本主義化過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77), 5-58.
5.蔡友月(2008) 〈基因 vs.社會失序:社會變遷中蘭嶼達悟族的飲酒行為〉。《本土心理與文 化療癒倫理化的可能探問》,余安邦編,頁 469‐530。台北:中央研究院民 族學研究所。

•延伸閱讀:
1.Myhra, L. L. (2011). " It runs in the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historical trauma among urban American Indians and Alaska Natives in culturally specific sobriety maintenance programs. American Indian and Alaska native mental health research (Online), 18(2), 17.

•小作業提醒:請於下週(10/02)準備一份最能表達你個人對於原住民族印象的圖像,並帶至課堂上,請參考小作業說明。
 
第4週
  歧視與微歧視(Micro-aggression)

•說明:本週課程探討歧視及微侵略對當代原住民族之影響。
• 小作業分享

• 指定閱讀
1.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一起來認識「微歧視」吧!】。https://www.facebook.com/pg/IndigenousYouthFront
2. Sue, D. W., Capodilupo, C. M., Torino, G. C., Bucceri, J. M., Holder, A., Nadal, K. L., & Esquilin, M. (2007). Racial microaggressions in everyday life: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62(4), 271.
3. 林益仁 (2016.06.27)大尾鱸鰻2 中反映的他者化 (引自芭樂人類學 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01)
 
第5週
  歧視與微歧視 (二)
•本週課程將持續探討歧視與微歧視對原住民族之影響,並透過電影評析的視角探討原住民族刻板印象與歧視的形成。

•專題演講:不同時期電影中呈現探討歧視與刻板印象之再製與轉變
•演講者:Yawi Yukex (專業影評人)

•指定閱讀:待定。
 
第6週
  都市原住民(一)

• 說明:本週課程探討都市原住民生活之現況與潛在之困境、挑戰。此外,為促進同學對都市原住民有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本週課程將前往都市原住民機構進行參訪。
• 參訪機構:汐止WaWa森林-至善兒少發展中心。地址:新北市汐止區樟樹一路264巷1弄3號。
 
第7週
  都市原住民(二)

說明:本週課程探討都市原住民青年之生活現況與潛在挑戰。

專題演講:都市原住民青年成長歷程及加分政策對其之影響
演講者:拉厚‧玖固、張儀婷

指定閱讀:
1. Ciwang Teyra (2018)。在都市被歧視,回部落又被質疑—近五成原住民在都市,如何讓他們不再流浪?Mata Taiwan。文章連結:https://www.matataiwan.com/2018/05/24/urban-indigenous-2/
2.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akapacici不要勉強-撫平那些以加分之名,理所當然施加的傷害。故事連結:https://www.instagram.com/indigen2018
 
第8週
  族群、性別與認同

• 說明:本週課程將從不同視角認識原住民族多元性別,並進而探討多元性別、族群以及認同之間的交織性。

• 專題演講:原住民同志之生命經驗
• 演講者:咖啡 (同志諮詢熱線-原住民同志團隊 總召)

• 指定閱讀:
1. 美同志夜店槍擊案「雙靈人」同聲譴責:停止恐同、歧視LGBT!──雙靈人,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線上資源:http://www.matataiwan.com/2016/06/14/usa-two-spirit-on-orlando-shooting/
2. 林文玲老師〈部落「姊妹」做性別:交織在血親、姻親、地緣與生產勞動之間〉,《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6:51-98。
3. Lisin Haluwey (2003)。邦查人-為何幫忙鞏固主流文化(上)(下)
- https://tw.news.yahoo.com/讀者來稿-邦查人-為何幫忙鞏固主流文化-上-161123630.html
- https://tw.news.yahoo.com/讀者來稿-邦查人-為何幫忙鞏固主流文化-下-161119451.html
4. Balsam, K. F., Huang, B., Fieland, K. C., Simoni, J. M., & Walters, K. L. (2004). Culture, trauma, and wellness: A comparison of heterosexual and lesbian, gay, bisexual, and two-spirit Native Americans.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 10, 287-301.

• 延伸閱讀:
1. Evans-Campbell, T., Fredriksen-Goldsen, K. I., Walters, K. L., & Stately, A. (2007). Caregiving experiences among American Indian two-spirit men and women: contemporary and historical roles. Journal of Gay & Lesbian Social Services, 18(3-4), 75-92.
2. 吳紹文. (2004). 階級, 種族, 性身份-從原住民同志之社會處境反思台灣同志運動。
 
第9週
  原住民族社會運動與社會福利政策之演變與展望

說明:本週課程將介紹原住民族政策之演進,並探討與原住民族相關之社會福利政策之發展。

• 指定閱讀:
1. 阮俊達。2012。〈從都市到部落:家園政治下的台灣原住民族運動〉。論文發表於 2012年 台灣社會學年會「社會創新:後全球化」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2012年 11月 24日至 25日。線上資源:http://tsa2012.thu.edu.tw/20121125papers/A28.pdf
2. 陳竹上(2010)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無家可歸?:從「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檢視台灣原住民保留地政策的虛實,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7。
3. 李明政(2003)。文化福利權。第四、六章。台北:松慧。
4. 王增勇(2001)。我國原住民社會工作教育之初探。社會工作學刊,7:47-73。
 
第10週
  原住民族社會工作與跨文化社會工作

•說明:本週課程討論跨族群∕跨文化服務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並進而探討社會工作者應具備之(跨文化)實務工作能力。
• 自我覺察演練

• 指定閱讀:
1. 簡宏哲、蕭至邦、陳竹上、陳玉蘭. (2012).原住民社會工作實務的文化取向—以服務學習內涵 導入團體工作方法為例. 社區發展季刊,140,207-222。
2. 萬育維 、曾梅玲 、 鄭惠美(2009)。從部落工作經驗建構原住民社會工作教育的內涵。社區發展季刊,127,89-98。
3. 詹宜璋(2009)。專業知識與文化知識之衝突與轉化:原住民族社會工作者專業實踐與反思。社區發展季刊,127,113-120。

• 延伸閱讀:
1. 陳翠臻(2014)。從文化能力角度探討臺灣社會工作推展對原住民族地區的衝擊。社區發展季刊,148,280-292。
 
第11週
  本週自修,完成期末作業二。
 
第12週
  原住民族文化照顧

說明:本週課程探討長期照顧在原住民族地區推行之現況,並進而探討原住民族文化在長期照顧扮演之角色。

專題演講:原住民族長照政策之演變與現況
演講者:吳雅雯 (原住民族長期照顧聯盟協會 秘書長)

指定閱讀:
1. 許俊才、林東龍 (2011)〈誰配合誰?部落生活觀點與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5:387‐395
2. 王增勇、Ciwang Teyra、Umin‧Itei (日宏煜) (2018)。原鄉長照的瓶頸與突破之道。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09,243-254
 
第13週
  原住民族保護性工作

•說明:本週課程探討與反思原住民族保護性工作之實務。
•演講:原住民族保護性實務工作之挑戰與處遇方法
•主講人:邀請中

•指定閱讀:待定。
 
第14週
  原住民族文化復振與社區工作(一)

•說明:本週課程首先回顧殖民對於原住民族之影響,並進一步探討如何運用解殖民方法於社會工作實務中,以促進原住民族復原力。此外,也將以 Tribal Canoe Journeys為例介紹美國原住民族如何藉由重建獨木舟文化達到療癒個人、家庭及部落集體的歷史殖民創傷。

•指定閱讀:
1.Walters, K. L., & Simoni, J. M. (2002). Reconceptualizing Native women's health: An “indigenist” stress-coping model.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2(4), 520-524.

2.Marlatt, G. A., Larimer, M. E., Mail, P. D., Hawkins, E. H., Cummins, L. H., Blume, A. W., ... & Marr, L. (2003). Journeys of the circle: A culturally congruent life skills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 Indian drinking. 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27(8), 1327-1329.
 
第15週
  原住民族文化復振與社區工作(二)

•說明:本週課程將介紹花蓮達基力部落社區工作與文化復振之經驗。 
第16週
  期末作業四成果發表

•說明:本週課程將針對期末作業四進行成果發表。每組分享時間不超過15分鐘(含Q&A)。
 
第17週
  學校放假。  
第18週
  繳交期末作業三

繳交期末作業,請將期末作業一、二合併入期末作業三中,並於CEIBA進行線上繳交,截止時間 1/8 下午5點。